“到西部去,到基层去,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
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在边疆晨雾中播种知识,在基层褶皱里书写担当,在三尺讲台上浇灌希望。他们将文学人的浪漫情怀化为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。从青衿学子到西部建设者,他们五位就是文学院2024届西部计划优秀毕业生。他们用脚步丈量热土,以赤子之心奔赴山海,用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。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故事,感受这场跨越山河的理想奔赴。【贺可鑫:党建星河中的青春引航人】
贺可鑫,女,满族,2002年6月出生,中共党员,文学院2020级秘书学专业学生,曾任文学院第十四届团总支副书记,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党建工作办公室。

工作心得
参加西部计划,来到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党建办服务,这段时光充实又难忘。起初,面对繁杂的信息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,我手忙脚乱。但在领导同事帮助下,我逐渐熟悉起各项工作。看到党建活动凝聚人心,看到党员群众脸上的笑容,我无比自豪。这不仅是工作,更是责任;是挑战,更是成长。在这里,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党建的重要性。每一次党员信息的精准录入,每场活动的顺利开展,都让我充满成就感。接下来,我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,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动人光彩。
【李奥宇:六把金钥匙解锁基层治理密码】
李奥宇,男,汉族,2001年10月出生,共青团员,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,曾任202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生活委员、文学院第十四届团总支学生会生活质保部副部长,现任职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信访局办公室。

工作心得
在信访局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文件处理与会议组织。起草文件材料,严格管理文件收发、传阅及归档,确保流转高效安全。筹备局务会、工作会等,负责通知发布、资料准备、场地安排及会议记录,会后整理纪要并跟踪决议执行,推动工作落实。
目前西部计划服务期已过半,站在二十二岁的年轮回望,穿越兴安岭的列车、晨昏交替的办公室、记录民生的笔记本,早已将这段时光镌刻成青春印记。怀揣理想与热忱,我踏上西行之路,在老林区的褶皱里,读懂了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浪漫。
初遇基层,基层领导“用心用情化解矛盾”的教诲化作六把金钥匙:以爱心搭建桥梁,用耐心融化坚冰,凭信心守护公平,借亲情缝合裂痕,用友情编织纽带,让真挚感情推动社会进步。这些智慧,远比教科书动人。
从温室花朵到劲草,我在接待群众、整理台账的日夜中触摸服务的真谛,听见心跳与时代共振。跋山涉水的足迹、暖心对话、汗水浸透的工作服,都在诉说成长。如今,我依然清澈,却更坚定。每一步脚印都印证着出发的意义——将个人星火投入时代洪流,生命便超越了平凡,扎根泥土,方能触摸云端。
【杨若涵:让诗与远方在边疆课堂生长】
杨若涵,女,汉族,2001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文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,曾任2020级广播电视学二班团支书、文学院第十四届团总支组织部部长。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吐沙拉镇英巴格中学,担任初中语文老师。

工作心得
在英巴格中学工作中我主要负责语文授课,不仅负责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,还负责组织语文活动,如朗诵、作文比赛等,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。在工作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资源的差距,但看到学生们从羞涩不敢发言,到自信表达,我心中充满成就感。这里的孩子纯真质朴,他们对知识的渴望,成为我坚守的动力,让我决心在西部教育路上稳步前行。
【李想:青春驿站的摆渡人】
李想,女,汉族,2002年3月出生,共青团员,文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,曾任2020级广播电视学一班团宣传委员、文学院第十四届团总支宣传部副部长、文学院新媒体中心运营部部长,现服务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共青团南岔县委员会。

工作心得作为一名西部计划的志愿者,在团县委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协助开展青年工作,包括组织青年活动、宣传青年政策、服务青年成长等。志愿工作让我收获颇丰,在这里,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青年沟通交流,还体会到了服务社会、助力青年成长的重要性。我深刻认识到,每一位青年都是国家的未来,他们的成长与进步,需要我们这些志愿者的悉心引导和支持。我将继续秉承志愿者精神,为青年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【陈梦超:在昭苏草原书写语文的诗行】
陈梦超,男,汉族,2001年7月出生,共青团员,文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,现服务于新疆伊犁昭苏县第五中学担任语文教师。

工作心得在祖国西北边陲,新疆伊犁昭苏县第五中学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广袤草原。这里,晨雾轻绕教学楼,马蹄声与读书声交织,各族学生如格桑花般竞相绽放。
身为初中语文教师,我于三尺讲台开启梦想之旅。课堂上,我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长河,探寻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宝藏;经典文学作品中,我带领学生体会人间百态,感悟生活真谛。用文字搭建桥梁,让不同地域文化在学生心间碰撞交融。
支教生活,有学生眼中的好奇与渴望,有家长递来的热茶,有同事互助的温暖。在这片神奇土地,收获成长,见证团结。用爱浇灌希望,以微光引领前行,为边疆培育参天栋梁,用青春书写无悔华章。 从东北林海到南疆戈壁,从党建服务窗口到三尺讲台,文学院毕业生们用奉献诠释志愿精神,用行动书写青春答卷,在祖国版图最厚重的段落上,镌刻下属于他们的青春坐标。“用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”,正如贺可鑫同学所说。他们的故事,是青春对时代的深情告白,是文学理想在现实土壤的绚烂花开。愿更多文学院青年循着榜样的足迹,让青春在西部热土上绽放光华!